目不识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ù  bù  shí  shū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ot know a single word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目不识书”的成语拼音为:mù  bù  shí  shū,注音:ㄇㄨˋ ㄅㄨˋ ㄕˊ ㄕㄨ,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不识字,年代:古代成语,出处:宋·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第16卷:“目不识书,而能口占作诗,颇有才思。”,基本解释: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;不甚识字或不识字。,例句:唐代韩愈《师说》:“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识,人非学而能之者,孰能无师。”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如果不读书,就无法获得知识,就像一个盲人对书籍一无所知。所以可以说,他是目不识书。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拼音 | mù  bù  shí  shū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注音 | ㄇㄨˋ ㄅㄨˋ ㄕˊ ㄕㄨ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词性 | 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不识字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英文 | not know a single word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年代 | 古代成语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解释 |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;不甚识字或不识字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出处 | 宋·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第16卷:“目不识书,而能口占作诗,颇有才思。”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例句 | 唐代韩愈《师说》:“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识,人非学而能之者,孰能无师。”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如果不读书,就无法获得知识,就像一个盲人对书籍一无所知。所以可以说,他是目不识书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补充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