怒形于色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ù  xíng  yú  s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e betrayed into anger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怒形于色”的成语拼音为:nù  xíng  yú  sè,注音:ㄋㄨˋ ㄒㄧㄥˊ ㄩˊ ㄙㄜˋ,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状语;指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,年代:古代成语,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:“曹沫右手按剑,左手揽桓公之袖,怒形于色。”,基本解释:形:显露;色:脸色。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。,例句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记载,项羽在攻下刘邦的京城咸阳后,刘邦逃亡至陈留,项羽派人追捕,并命令追兵进入刘邦的宫殿。当刘邦明白自己已经被困后,他怒形于色,严厉指责追兵如此追杀自己。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拼音 | nù  xíng  yú  sè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注音 | ㄋㄨˋ ㄒㄧㄥˊ ㄩˊ ㄙㄜˋ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词性 | 主谓式;作谓语、状语;指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英文 | be betrayed into anger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年代 | 古代成语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解释 | 形:显露;色:脸色。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出处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:“曹沫右手按剑,左手揽桓公之袖,怒形于色。”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例句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记载,项羽在攻下刘邦的京城咸阳后,刘邦逃亡至陈留,项羽派人追捕,并命令追兵进入刘邦的宫殿。当刘邦明白自己已经被困后,他怒形于色,严厉指责追兵如此追杀自己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补充纠错